红色故事
1956年3月3日,距余江县打响灭螺大会战第一枪仅仅一个月时间,省委书记方志纯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余江。因为他从余江县报送的血防简报中注意到一个细节,由于物质匮乏,全县只有四双高筒套鞋,几乎所有参加会战的群众都被感染了血吸虫病,有的甚至是多次反复感染。当然新感染的病人只要吃点药、打下针,两三天就能治愈。那么余江县还有多少之前就感染的重患病人?医务人员够吗?怎么才能最快地治愈所有的病人、家畜、家禽,从病原体上彻底消除隐患?这次他就是来余江县现场“会诊”,解决这些问题。
一到余江,方志纯不顾旅途疲劳,立刻到重点疫区邓埠镇调研,并连夜叫来了余江县血防五人领导小组成员和奋战在血防一线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讨论。
“成绩不讲跑不了,眼下主要薄弱环节在哪里?”方志纯单刀直入问道。
“治疗弱于预防。”李俊九如实回答。
“已治了多少?尚未治的多少?”
吴早孙流利答出:截至1956年2月底,全县查出血吸虫病人2200余人,治疗728人,待治的尚有1470多人。
方志纯若有所思地说道:“一定要抓住治疗这一个薄弱环节,才能减轻群众痛苦,带动下步工作呀!”
负责医疗这块工作的童义德为难地说道:“血防站只有27名医护人员,现在已经把床位增多到50个了,再增加就太困难了。”说完他感觉还是自己工作没有做好,不禁低下了头。
“东来同志,你来说说有什么好办法吗?”方志纯直接点将了,因为他知道这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血防站站长一定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
“各区(后来改为乡、镇)有卫生院,能不能在各区设点收治病人,但就是医务人员还是不够,现在培训时间上又来不及。”张东来如实说出近日苦思冥想的结果。
“这个办法好,在疫区设点,把医院办到社员家门口。至于缺少医务员,本县培训来不及,可以全省再次支援嘛!”方志纯一锤定音地说道。
方志纯说完,抬头看了看李俊九、吴早孙、童义德、张东来等人,发现他们都相视一笑,他突然感觉自己上当了,但这个当他愿意上,于是就带头大笑了起来。一时间整个会议室都笑声不断。
第二天,方志纯又调来了全省著名血防专家程崇圯教授前来余江商讨、论证治疗步骤和举措,指导出台了《余江县治疗血吸虫病方案》,为余江县彻底治疗血吸虫病奠定了坚实基础。